|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综合资料 » 正文

    溅射沉积 CuMo 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5

      2.2.3 CuMo合金薄膜的SEM 分析

      图3 和4 所示分别为CuMo沉积态及退火态薄膜的背散射电子(BSE)像。图3(a)为沉积态纯Cu 膜BSE像。与 其相较,图 3(b)~(e)表示Cu100−xMox(x=2.32, 7.84,20.26, 35.15)膜的 BSE 像无明显衬度,无明显聚集的富 Mo 相,薄膜晶粒尺寸小,说明添加 Mo 有显著细晶化效应,且 Cu和Mo以较小尺度均匀混合,与 XRD和TEM分析一致。图 4所示为经650℃热退火1 h后,CuMo膜基体相晶粒长大,其中较明亮的粒子是第二相,粒度为亚微米−微米级,粒度与Mo 含量无明显关系,但 第二相的量却有随Mo含量增加而增多的趋势。EDX 显示,第二相并非富 Mo,而存在 Cu 富集,这可能是由于Cu熔点较低,再 结晶温度也低,在 650℃的温度下发生再结晶生长所致,也可能兼因退火中FCC Cu(Nb)亚稳固溶体发生脱溶,从 而残留富Cu相。


     
     
     
     
     

     

     
     
    推荐图文
    推荐资料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