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7.1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本标准的提出是考虑到我国铜电解业的现实状况,从当前与未来环境保护形势对铜电解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角度出发而制订。标准中各项指标数值的确定参考了国内铜电解业的实际技术经济指标及国外先进水平。
铜电解业的清洁生产标准除铜电解业工艺与设备要求具有先天的难以更改的特点之外,其他指标则是充分考虑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除产品要求外)的各项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对铜电解业而言具有充分的针对性,铜电解生产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电力)和资源。对铜电解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则是具体选择蒸汽单耗、铜回收率、硫酸单耗、直流电耗、电流效率等。上述指标属于铜电解企业日常生产管理基础数据。因此评价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不仅是对企业的生产成本的简单考核,更主要是对企业在环境资源的利用方面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综合评价。
目前我国铜电解业的特点,企业总的数量多、平均规模较小、设备较简陋、工艺指标比较落后。而确定清洁生产标准水平指标主要是从上述国情出发,具体要求不是很严。企业经过清洁生产方面的努力还是能够达到标准指标,预计全国范围内达到铜电解业标准三级指标以上(含三级指标)的企业能占总数的50%。达到二级标准的企业比例预计有10%,如江铜集团等;以目前实际情况,企业如不进行资金投入和很大的技术投入很难达到一级标准。本标准制定时,编制组一方面考虑到清洁生产对企业应有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我国铜电解企业的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现状。各项指标数值的确定不仅参考了国内铜电解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还具体调查了6 家产能在10 万t/a 以上的铜电解企业的现状(见表5)。
其中调查状况表明:达到二级水平的有1 家,占总数的9%; 达到三级水平的有5 家,占总数的45%。达到一级水平的目前还没有。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铜电解企业实现本标准中的指标技术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需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结合严格的生产管理,方可达到三级要求。
7.2 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本标准主要是以定量为主,其中有少部分定性的概念,对生产过程和管理上提出的要求,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即可达到,而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另一类是定量化的指标要求,其指标用数值表示,如:电流效率、蒸汽单耗、铜回收率、直流电耗等,这些指标是属于铜电解业的日常生产管理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的严格控制,必要的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实现节能降耗。因此,本标准在实施的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8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铜电解业是污染较为严重、能耗较大的行业之一, 相信随着清洁生产推行和清洁生产标准实践,铜电解业一定会成为清洁生产行业,一定会为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2007 年我国阴极铜产量为350 万t,按照准入条件直流电耗310 kW•h/t 算, 估算2007 年用电总量约10.85 亿kW•h。若推行清洁生产标准, 用电量降低至280kW•h/t 以内,那么达三级标准可节电10%,达二级标准可节电23%,达一级标准可节电29%。因此,通过清洁生产标准指标考核,促进资源利用率提高和电能耗降低是可行的,此行业大有节能潜力可挖。
在废水排放方面,铜电解废水中含重金属、COD 等污染物,必须达到污染物排放限值方可排放。清洁生产标准鼓励企业对铜电解废水实施零排放,按2007 年全国阴极铜生产量和废水量核算,约可减少COD 排放量4.33 万kg。
9 标准实施建议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