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5.1 标准的使用目的
铜电解清洁生产标准的制订在国内乃至国际尚属首次,因此没有现成的标准或要求可借鉴。本标准的制订严格按照清洁生产的定义,立足我国铜电解业的企业生产实际,采用系统综合、效益论证等方法,将行业发展和环保知识有机的结合,由此而达到通过对企业生产环节提出标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2 指导原则
制订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原则是:
“清洁生产标准”要符合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理论的要求,充分体现全过程污染预防思想,并覆盖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
按照清洁生产标准的“六类”指标要求,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综合考虑电解铜生产实际,指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原则如下:
(1)符合清洁生产的思路,体现生产全过程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标准不涉及末端治理,故污染物产生指标均为污染物离开生产线时的数量,不是指经过处理之后的数量和浓度。
促进铜电解业向物料定量化、生产规范化、检验标准化发展,向生产清洁型、技术先进型发展。
针对铜电解整体生产状况设定清洁生产标准,避免针对某一单项技术制定标准。依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确定各项指标的基准值分级。
基准值设定时一方面考虑到国内外的铜电解业现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力图使基准值对企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引用了铜电解业通用的“电流效率、直流电耗、蒸汽单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创造了硫酸单耗等指标,这些指标能更完全地反映企业在资源利用率方面的绩效。
对本标准中的各项定量指标均规定了明确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对难以量化、不宜设定基准值的指标,给出明确的限定或说明。
本标准力求定量化,但对于一些难于定量化的指标,均给出详尽的文字说明
本标准力求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各项指标均选取铜电解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最常用的指标,企业和审核人员容易理解和掌握。
(2)制定清洁生产标准必须根据生产特点,特别是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来源不同,技术经济指标不同。考虑到要调动大多数电解铜企业的积极性,以及今后进行清洁生产企业的绩效评定和公告制度的需要,本标准将技术要求划分为三级。
一级要求:企业的生产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项指标要求均达到国际同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要求:企业的生产行为较好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项指标要求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要求:企业的生产行为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项指标要求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平均水平。
5.3 标准的指标分类
根据清洁生产战略,本标准要体现污染预防思想,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此本标准重点考察生产工艺与装备选择的先进性、资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具体分为以下六类: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定性指标);
原辅材料利用指标(定量指标);
能源消耗指标(定量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定量指标);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定量指标);
环境管理要求(定性指标)。
5.4 技术路线
编制技术路线见技术路线图(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