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盘管拉伸变形分配与计算的原则及图解法
5铜盘管拉伸变形分配与计算
铜管由直拉方式转变为先进的盘拉方式,其核心要点是游动芯头的研发成功。盘拉方式生产除了在盘拉设备、拉模和芯头方面与直拉方式不同外,工艺润滑也比直拉方式的要求高得多,拉伸变形分配与计算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5.1 盘拉变形量的分配与各拉伸道次计算的原则
盘拉生产中最主要的工艺参数便是变形量的分配即拉伸道次的确定。其原则是用最少的拉伸次数与最大的道次变形量相匹配,也就是用最佳的综合效果完成由管坯到成品的变形,在确定这些工艺参数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根据被拉金属材料本身的塑性,确定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
(2)考虑各拉伸道次的变形对拉模与芯头设计参数、加工精度、润滑条件、拉伸速度以及变形过程的稳定性(包括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的影响;
(3)保证盘拉成品符合相应的标准,满足对管材性能、表面质量、尺寸公差的要求。
在拉伸道次计算方面,俄罗斯冶金出版社出版的B.R夏彼洛著《盘管拉伸》(ByxtoBoe BonoveHHe Tpy6)一书中有非常详尽的阐述与计算。在国内,孔昭文先生、赵宝良先生等也发表过一系列的专著,专门阐述盘拉道次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用BASIC语言程序等,可供参考。
5.2图解法
在《盘管拉伸》一书中,有图解法,根据有关参数的图线可直接求出道次延伸系数。但由于盘管的快速发展,所生产管材的壁厚偏薄,所以目前已很少有人采取此法。